什么材料的衣服最保暖?是羽絨還是人工棉?答案可能是:氣凝膠(Aerogel)。
氣凝膠是一種具有納米多孔結構的超輕固體材料,1931年由美國科學家 S.Kistler 發明。因密度極低,也被人們叫做“凝固的藍煙”,曾獲得吉尼斯紀錄“世界上最輕的固體”稱號。氣凝膠在熱學、光學、電學、力學、聲學等領域有著許多奇特性能,被稱為是一種能改變世界的神奇材料,成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10大熱門科學技術之一。
由于氣凝膠中80%以上是空氣,因此具有非常好的隔熱效果,一寸厚的氣凝膠相當20至30塊普通玻璃的隔熱功能。也因此,氣凝膠在工業、建筑、交通運輸、冷鏈物流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,如被NASA宇航局用于宇航服的隔熱,以及太空梭上吸附星塵、為飛行器除冰、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的保護等。
這么保暖又輕薄,能否應用于服裝?事實上,世界上已經出現了一些氣凝膠服裝品牌,多為戶外功能性裝備,如36氪曾介紹過的Lukla氣凝膠沖鋒衣 ,Champion、Russell outdoors、New Rockey 等。除了價格高昂之外(Hugo Boss 售價超過一千美元),還有一個問題是氣凝膠的保暖性能太好竟導致過熱且不透氣,因此氣凝膠在服裝上的應用還未高速發展。
今天36氪要介紹的一家國內納米氣凝膠御寒服品牌SNAFEL ,其最新推出的納米氣凝膠御寒服,采用其團隊自主研發的SNAFEL納米氣凝膠復合材料。聯合創始人 Maxi 告訴36氪,SNAFEL納米氣凝膠復合材料具備傳統氣凝膠超輕、保暖、防風、疏水的性能,且超強透氣,克服了傳統氣凝膠御寒服穿著過熱的缺點。
熱量的基本傳遞方式有三種:傳導、對流和輻射。傳統棉服、羽絨服依靠厚度儲存空氣,形成對流完成隔熱保暖,一旦遇水或壓縮就會造成空氣流失,喪失保暖性能; SNAFEL 納米氣凝膠復合材料依靠自身孔徑結構儲存空氣完成隔熱保暖,不會因為水分子的進入而流失,因此在任何環境或氣候條件下都能保持御寒保暖性能。SNAFEL納米氣凝膠復合材料十分輕薄,厚度僅1-3毫米,且非常柔軟,因材料周身的空隙結構可以實現透氣性。與傳統保暖材料相比, SNAFEL納米氣凝膠御寒服能真正做到更輕、更薄、更暖。
據 Maxi 介紹,考慮到新材料在國內服裝市場首次應用,公司推出的第一個系列將更突出功能性。這一系列服裝的目標人群定為商旅人士,這類人群兩地出差時,因區域溫度、氣候等差異著裝不便,而 SNAFEL納米氣凝膠御寒服隔熱(冷)的極佳性能可以讓用戶在 -20℃ 至20℃的環境中保持舒適的體感。
與上述氣凝膠服裝品牌不同,SNAFEL納米氣凝膠復合材料除了戶外裝備,還將應用于時裝。 Maxi 表示,SNAFEL納米氣凝膠復合材料的2.0版本將改進更多功能,未來不僅可以作為冬服的填充物,甚至可以與織物混合,直接制作成與肌膚接觸的襯衫、褲子、襪子、手套等品類。
因團隊不是傳統服裝行業出身,在服裝設計上的創造力有限。公司在后期的策略是,除了自己的服裝品牌,還會像H&M那樣與原創設計師推出聯名系列。Maxi 認為,這也是支持原創的一種方式。不限于服裝設計師,所有需要 SNAFEL納米氣凝膠復合材料的應用領域, SNAFEL 都會考慮合作。
目前 SNAFEL 已經完成了樣衣的生產,即將在國內眾籌平臺發起眾籌項目,預計今年10月發貨,女裝初步定價1999元,男裝2199元。 Maxi 表示,低成本大規模量產是 SNAFEL納米氣凝膠復合材料的另外一大優勢。制約氣凝膠市場壯大的最主要因素是成本,過高的定價讓許多嘗試者望而卻步。 未來 SNAFEL納米氣凝膠御寒服以及其他品類的應用,將與目前市面上傳統材料制品的價格基本持平。
團隊方面,主要有三個核心成員,技術負責人 Chris 是精通人造皮膚與人造血管仿生科技的納米生物材料專家;Maggie 負責供應鏈,在相關領域有十多年經驗;Maxi 多年從事奢侈品管理與市場推廣,運營經驗豐富。